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30    次浏览
文/程兆民 微信号:zhaomindushu读者,您好!如果你有一笔现金,你会把它投入到什么地方呢 ?是房子吗?那如果一个国家,有多余的储蓄和资本,这个国家的政策导向,应把这些资本引向何处呢?还是房子吗?本周我读完《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这本书之后,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世界上的大国,靠什么去追逐富强,靠的是房子吗? 美国世界历史学家威廉.H.麦尼尔的这本著作,花费了他2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是一本讲述人类有史以来如何利用武器,战争如何工业化,战争如何金融化,以及世界上的大国,如何调动社会资源,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并进而将人类社会的市场连为一体的。这也是一本对技术史、军事史和社会史进行宏伟论述的著作,读完这本书,对于一个国家,靠什么才能竞逐富强这个话题,也许会让你有不同的认识。公元1000年到公元1500年,是中国称雄世界的时代。公元1000年,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为什么能够领先于世界呢? 公元1024年,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纸币,也就是交子,出现在中国的北宋时期。伴随着纸币的适用,以实物纳税的方式,开始向以货币纳税的方式转变。 公元1078年,中国的铁产量达到了125000吨,除了把铁用于铸币之外 ,钢铁还被用来制造武器、建筑和制作农业工具。 公元1290年,中国人开始利用火药的推进力来制造武器,首批真正的炮火似乎就是在那时发明的。 为了防御蛮族的入侵,宋朝政府建立起了人数超过百万,依靠复杂的武器来抵挡机动性更大的进攻者的军队。 以上每一步,有赖于通过市场关系,运输的改变,以及技术的有效管理,将经济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 北宋时期,中国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聚集生活在大城市,城市的房价猛涨,整个社会的财富显著增长。这些发展是以中国本身的大规模商业化为基础的 。在《竞逐富强》的作者麦尼尔看来,正是这种变革,对于从日本海和南中国海到印度洋乃至全球整个海域内兴起的与市场相关的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一亿中国人口,当时被深深地卷入到了一个商业网络中,凭借买卖商品贴补家用,这种生活方式是农业社会里前所未有的。麦尼尔在书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专门分析中国称雄世界的那个时代。他写道:随着市场机会的增多,货物流通和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人数日增的商贾与小贩通过寻求发迹或者糊口谋生的活动,给人类事务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年代。麦尼尔认为 ,1000年前后的几百年,中国朝着市场调节的方向迅速转变,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改变均势的关键作用。宋朝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到了明朝的时候,海军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时期。1410年,明朝海军拥有的船只不下3800艘,其中1350艘为战舰。中国自北宋开始在商业贸易上的领先探索,为什么没有持续下去呢?麦尼尔认为,在市场上竭力追求个人利益,尤其是让工商业积累大量财富,这与古老的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尽管中国在炼铁、火药乃至造船方面都领先于欧洲,这一领先却未对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中国的商人们热衷于在土地和子孙的教育上投资,这样使得他们的子孙得以加入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行列,并在官场挣得一席之地。当明朝开始实施海禁的政策,开始闭关锁国之后,中国人在全球商业贸易上的探索停步了。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国家靠什么相继崛起?《竞逐富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事实证明,使用金钱比其他任何方法都更能有效地动员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战争或者从事其它公共事业。必须创立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指导模式来调和军事势力和金钱势力之间的初期对立。在11世纪到19世纪期间,西欧人正是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军事和商业相结合的模式,主宰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对枪炮的使用,是欧洲人到世界各地开展贸易的基础。麦尼尔写道:即使关于火药以及大炮的构思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但是事实上,欧洲人在大炮设计方面很快就超过中国人和其他一切民族,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在这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西欧诸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英国等国家,能够在海上贸易中相继取得霸主地位,在于财富和军事的动力,在海上顺利地融合为一体。在海上,财政总是重于骁勇而置于首位,因为舰船出海必须装备相当复杂的各类物品,而这些物品必须用金钱支付。航海时,商业船队开始同资本市场绑定在一起。船队靠国内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才能装备船只,雇佣船员。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从此之后,资本与商业,通过证券交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竞逐富强》书中写道:尽管程度不同,欧洲的海上冒险活动都是靠政府的、半政府的或强劲的私人企业的结合来维持的。由此形成的这个新的结合体对于经济良机的反应灵敏,每次航行都是一项新的事业,需要每一个有关人员做出新的决定。只要欧洲的海外事业按照这种方式经营,海上武装力量就不得不较严格地遵照资本市场的指令行事,以支付其本身的费用。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靠什么崛起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海军的资金从哪里来呢?除了税收之外,英国政府能够从英格兰银行获得信贷,保证了英国海军的费用能够及时获得。而英国海军需要的供给,主要依赖于市场供应,市场由此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过来维持了税收和信贷体系,保证了英国海军的庞大开支。整个市场,靠什么维系呢?靠的是英镑。英镑通过与黄金挂钩,建立起了强大的信用,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吸引了全世界的资金流入伦敦。 英格兰银行1694年,英国组建了英格兰银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由商人们组建的银行,英国人由此发明了资助战争的有效中央信贷机制。正是英格兰银行的强大的融资能力,助推了大英帝国的崛起。英国政府对市场的大规模干预,还触发了工业革命。工业、商业和资本市场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催化出了强大的效应,让英国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竞逐富强》的作者麦尼尔指出,1840年到1880年之间英国和法国在短时间内具有的世界支配地位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性质,看来也是适宜的。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廉价商品以及费用不高,依靠机器的武装优势,都是可以出口的,而且确实出口了结果,世界联结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这种状况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在麦尼尔看来,在19世纪70年代,人类事务终于得以跨越大洲,实现了一体化,这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件,堪与约900年前中国宋朝的商业一体化相比。世界之所以能够一体化,表面上看,是武器、军事和工业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爆发出来的动力,而实际上背后的驱动力,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当然,军事和市场相互结合的模式,并非能够永续经营,每一个模式都有极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衰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黄金,大部分流入纽约,纽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194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世界各国同意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与黄金挂钩,其他世界上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把军事与工业和商业结合,能够支撑一个大国的崛起,同样,这样的融资模式也最终会有一个限度,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财政投入达到了极限,无奈之下,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人类竞逐富强的历史,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又能够看到什么呢?一个大国,靠什么去追逐富强呢?军事和科技的力量,这个不需要多说了。一个具有强大信用的货币,不可或缺。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能够把多余的资金,吸引到工商业的实体经济中去。更重要地是,整个社会,要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商业社会。参考资料:《竞逐富强 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威廉.H.麦尼尔著程兆民:财经记者、价值投资者、多学科思维模式倡导者。喜欢阅读,执着于传播科学精神,探究投资真谛。微信号:zhaomindushu